高空作业平台车(如剪叉式、曲臂式、直臂式等)的作业操作程序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,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。以下是标准的作业操作程序,涵盖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三个关键阶段:
一、作业前准备程序
人员资质与状态确认
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(对应高空作业平台项目,如 Q2 证),严禁无证操作。
确认操作人员状态:严禁酒后、疲劳或服用影响操作的药物后作业,确保精神状态良好。
环境与场地检查
勘察作业现场:检查作业区域是否有障碍物(如架空电线、建筑物、树木)、地面平整度及承重能力,避开松软地面、坑洼、斜坡(坡度一般不超过 3°,具体按设备说明书)。
天气确认:遇暴雨、大雾、六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,禁止室外作业;高温或低温环境需做好人员防护。
警示区域设置: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(如警戒线、警示牌)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设备外观与关键部件检查
整体清洁:清除车身油污、泥土,特别是作业平台、支腿、轮胎等部位的杂物。
结构检查:检查作业平台护栏是否牢固、有无变形;臂架(曲臂 / 直臂)、铰链连接处有无裂纹、松动;剪叉结构有无变形或磨损。
安全装置检查:
确认限位开关(如平台超载保护、臂架幅度限制、高度限位)灵敏有效;
检查紧急停止按钮(平台上、地面控制台均需设置)是否能正常触发;
测试安全带、安全护栏、防坠器(若有)是否完好,安全带需符合国家标准且无破损。
动力与液压系统检查:
燃油 / 电量检查:发动机款需确认燃油量充足,电动款需检查电池电量(建议不低于 80%);
液压油 / 冷却液:检查液位是否正常,管路有无渗漏、接头是否紧固;
轮胎 / 履带:检查轮胎气压(或履带松紧度)、磨损情况,确保无鼓包、裂纹。
设备启动与空载试运行
启动前:将设备停放在水平坚实地面,拉起手刹,支腿全部伸出并牢固支撑(需垫设垫板,确保机身平稳,水平仪显示居中)。
空载测试:
操作臂架 / 剪叉升降、回转、伸缩等动作,检查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响、卡顿;
测试制动系统:操作平台升降后停止,确认制动可靠;
测试通讯:若为远程控制,确认地面与平台通讯顺畅(如对讲机、信号按钮)。
二、作业中操作程序
人员上下平台规范
必须在平台降至地面(或稳定的初始位置)时上下,严禁在平台升降过程中攀爬;
作业人员进入平台后,立即系好安全带(安全带需固定在平台专用锚固点,不得系在臂架或其他非承重部件上),检查护栏关闭牢固。
载荷与操作限制
严禁超载:平台承载不得超过设备额定载荷(含人员、工具重量),载荷需均匀分布,避免集中堆放;
操作范围限制:
不得超出臂架最大作业半径和高度,避免在斜坡、松软地面进行升降或回转操作;
远离架空电线: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需符合规定(如 10kV 以下不小于 1.5 米,35kV 以下不小于 3 米),严禁在电线下方违规作业;
动作平稳性:操作时缓慢调节控制手柄,避免急升、急降、猛转,防止平台晃动或惯性导致失衡。
实时观察与安全监护
操作人员需时刻关注平台周围环境,避免碰撞障碍物;地面需安排监护人员,协助观察高空及地面风险,及时提醒操作人员。
若作业中出现异常(如异响、漏油、报警灯亮起),立即停止操作,将平台降至地面,排查故障后再作业,严禁带病运行。
特殊情况处理
突发停电 / 故障:若平台无法下降,立即启动应急下降装置(如手动泵),按说明书步骤缓慢将平台降至地面;
紧急停止:遇突发危险(如碰撞、人员坠落风险),立即按下平台或地面的紧急停止按钮,待危险排除后再复位操作。
三、作业后收尾程序
平台复位与设备检查
操作平台降至地面,收回臂架、伸缩臂至初始位置,收起支腿,确保所有部件复位到位;
清理平台内工具、杂物,检查平台有无损坏(如护栏变形、表面划痕),液压管路有无残留渗漏。
动力系统关闭
关闭设备电源(或发动机),拔掉钥匙,将控制手柄复位至 “中立” 位置;
若为燃油车,关闭油箱阀门;电动车需连接充电器(若电量不足),确保下次使用电量充足。
场地清理与记录
移除作业区域警示标志,清理现场杂物,恢复场地原状;
填写设备运行记录,注明作业时间、作业内容、设备状态(如有无异常、故障处理情况),交由管理人员存档。
四、特殊注意事项
禁止在平台上进行焊接、切割等明火作业(除非设备有专用防火设计),避免火花引燃液压油或其他部件;
严禁在平台上站立在护栏上、翻越护栏,或使用梯子、凳子等增加作业高度;
长期停用(如超过 1 周)后再次作业前,需重新进行全面检查,重点测试液压系统和安全装置。
遵循以上程序可最大限度降低作业风险,确保高空作业平台车的安全高效运行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设备型号(参考厂家说明书)和作业场景调整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