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停放环境准备
选择合适场地
优先停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避雨的室内车库或棚屋;若只能露天停放,需搭建防雨、防晒棚,避免直接暴露在雨雪、阳光直射、潮湿环境中。
停放地面需平整坚实,避免停放在低洼处(防止积水浸泡)或松软地面(防止车身倾斜导致结构变形)。
基础防护处理
清理车身表面的泥土、油污、灰尘,尤其是底盘、轮胎、起重臂、支腿等部位,防止残留物腐蚀金属。
对车身漆面破损处(如划痕、掉漆)进行补漆处理,裸露的金属部件(如吊钩、销轴、螺栓)需涂抹防锈油脂(如凡士林、防锈漆)。
二、关键部件保养
1. 机械结构部分
起重臂与伸缩机构
将起重臂完全收回,若有折叠机构需复位,避免长期伸出导致结构受力变形。
检查起重臂连接销轴、轴套的润滑情况,加注润滑脂(按说明书指定型号),防止锈蚀卡滞。
对伸缩臂的滑道、油缸活塞杆表面进行清洁,涂抹防锈油,避免氧化生锈。
吊钩、钢丝绳与滑轮
卸下吊钩,清洁后涂抹防锈油脂,单独存放于干燥处;若无法卸下,需用塑料布包裹,避免受潮。
钢丝绳需彻底清洁,检查有无断丝、磨损,若状态良好,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(注意覆盖所有绳股缝隙),然后将其松弛缠绕在卷筒上(避免长期绷紧导致疲劳),最后用防潮布覆盖。
滑轮组清洁后,加注润滑脂,转动滑轮确保灵活,防止轴套生锈卡死。
支腿与底盘
收回支腿,清洁支腿油缸活塞杆,涂抹防锈油;支腿脚下的垫板需清洁后单独存放,避免受潮发霉。
检查底盘车架、悬挂系统的连接螺栓,确保紧固,对暴露的金属部位喷涂防锈剂。
轮胎需保持正常胎压(按说明书标准,通常比行驶胎压略高 10%),避免长期亏气导致胎面变形;若长期停放,可在轮胎下方垫木板,防止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产生粘连或受潮老化。
2. 液压系统
油液与油箱
检查液压油液位和状态,若油液变质(如浑浊、有杂质),需全部更换,同时清洗油箱、过滤器。
液压油箱需注满液压油(减少空气留存,降低氧化风险),并盖紧油箱盖,防止灰尘、水分进入。
操作各液压操纵杆,使油缸、液压马达在无负荷状态下往复运动几次,确保液压油充满整个系统,避免局部油路因缺油而锈蚀。
油缸与管路
所有油缸活塞杆需缩至最短状态,表面清洁后涂抹防锈油,并用塑料膜包裹。
检查液压管路接头是否紧固,对松动处进行加固;在管路接口处涂抹密封脂,防止油液泄漏和空气进入。
3. 电器系统
电池保养
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(避免长期漏电),若为可维护电池,检查电解液液位,不足时添加蒸馏水;清洁电池桩头,涂抹凡士林防止氧化。
将电池拆下,存放于干燥、通风的室内,每月充电一次(保持电量在 50%-70%,避免过充或亏电)。
电路与元件
检查电线接头、插头是否松动、氧化,对氧化部位用细砂纸打磨后涂抹导电膏。
控制盒、仪表盘等电器元件需用防潮布覆盖,或在附近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),防止受潮短路。
对电机、继电器等部件,可定期通电(每月 1-2 次),利用自身发热驱散潮气。
4. 制动与传动系统
制动系统
清洁制动毂、制动片,去除油污和灰尘;松开手刹,避免刹车片长期受压粘连;若为液压制动,检查制动液液位和状态,必要时更换。
定期(每 2-3 个月)短距离移动车辆,使制动系统各部件活动,防止锈蚀卡滞。
传动系统
手动变速箱需挂入空挡,自动变速箱挂入 P 挡,确保传动部件处于无负荷状态。
检查变速箱油、后桥齿轮油的液位和质量,必要时更换,防止油液变质后失去润滑保护作用。
三、定期检查与维护
每月检查:查看车身有无新的锈蚀、轮胎胎压是否正常、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、液压管路有无泄漏。
每 3 个月维护:启动发动机(怠速运转 10-15 分钟),检查发动机运行状态;操作各液压机构(如起重臂伸缩、回转、支腿升降),确保动作灵活;对关键部位补充润滑脂。
长期停放(1 年以上):需将燃油箱注满(减少空气进入导致油箱锈蚀),并添加燃油稳定剂;发动机机油、冷却液若接近更换周期,建议提前更换,避免变质后损伤发动机。
四、存放记录与标识
建立保养记录台账,记录停放时间、每次检查维护的内容、更换的油液或部件等,便于后续启用时参考。
在设备明显位置悬挂 “停用保养中” 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随意操作或移动。
通过以上保养措施,可最大限度减少汽车吊长期停放的损耗,确保再次启用时设备性能稳定、安全可靠。启用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转,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使用。